扶沟本地招聘,扶沟本地招聘信息
黑龙江每年有多少次教师招聘考试?
2017年全省共公开招聘“特岗教师”1689名,其中,招聘初中教师789名,小学教师900名。
具体招聘计划及岗位信息详见《黑龙江省2017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岗位设置计划》三支一扶必须是应届毕业生才能报考吗?
你好!中山华图教育为你解答!
5月8日正式发布公告,今天开始报名。由于广东省“三支一扶”向来不用考试,所以报名这件事就显得尤其重要!(*少数单位需要进行面谈)
毕竟审核结果是以报名时提交的材料决定的,所以大家应该都希望把每一份材料都准备妥帖,以备用最快的速度赶在对手前面报名。
但对于大部分人尤其是2021届的毕业生来说,是第一次报名“三支一扶”,所以会有很多问题。
我们都知道,三支一扶服务期限为2年,2年之后又该怎么办?看看政策怎么说:
落实优惠政策。
各地要严格按照《***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引导人才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
落实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三支一扶”人员定向招录公务员、直接聘用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加分等优惠政策。
鼓励各地统筹利用县级以下基层事业单位编制接收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员,并不再约定试用期。
对服务期满未就业“三支一扶”人员,要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机构推荐、优先安排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等方式促进其就业。
对留在基层继续工作的“三支一扶”人员,要及时将其纳入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
总得来说,参加“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满合格后,拥有以下政策***:
1.定向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还有加分;
2.考研,初试总分加10-15分;
3.免试入学、保留学籍,高职(高专)毕业生免试入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科起点本科,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学校为其保留学籍。
4.如果够***,你的服务单位给你解决空岗事业编制。
希望以上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若想要获取更多报考指导,可以关注公众号“中山华图教育”,华图祝愿每一位考生能顺利报考,一举成“公”!
三支一扶是属于政策上缓解就业压力大一种操作,大部分岗位偏向应届毕业生,小部分偏向择业期内毕业生,但是支医岗位不限制是否毕业生。
基本上是毕业两年内就可以考,有的省份还只招应届生,部分省份30岁以下可以考。其中重庆、四川、广东、江西、陕西这几个省份30或者35岁以下可以报考,其他省份基本上毕业两三年内可以考,应届生更不用说了,根本不用担心这方面的问题。
三支一扶并不是全部都是只有应届生才能报考的,三支一扶要具体城市具体分析:
限制应届毕业生的省份有:上海、甘肃、北京、宁夏、吉林(吉林支医岗除外)。
30岁以下均可报考的省份有:重庆、四川、广东、江西。
三届毕业生可报考的省份有:安徽、贵州、山西、山东、海南、湖北、黑龙江、江苏、河南、辽宁。
陕西35岁以下均可报考。
您好,江门华图教育为您解答:
三支一扶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目的在于为高校毕业生向基层单位落实就业问题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保障。
三支一扶的招募对象是省内普通高校和本省生源外省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不含定向、委[_a***_]和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
一般而言,应届毕业生包含本年度应届毕业生及择业期内符合参考的高校毕业生,不同身份对择业期内毕业生规定有差别,一般择业期为2年,部分省份为3年,因此需查看所在地区的政策。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帮助到您,如您有更多疑问或需要帮助,欢迎关注我们,与我们交流~
往届生也可报考。
河南省2022年“三支一扶”的招募对象为:
2022年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含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择业期内(2020年、2021年)离校未就业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2020年和2021年退役的服义务兵役高校毕业生;我省全日制技工院校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可分别参照大专、本科文化程度报考;2017年起招生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据悉河南省2022年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招募考试笔试成绩8月29日出炉。考生可登录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方网站“三支一扶”专栏查询进入面试人员名单,通过河南人事考试网(
河南省人事考试中心)查询本人笔试成绩。
面试时间、地点和资格确认事宜由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三支一扶”办另行通知,请考生及时关注,以免错过相关信息。面试疫情防控要求可查阅河南省人力***和社会保障厅相关通知。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zka-karpat.com/post/3805.html